close

喀什米爾語翻譯

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來歲度將鞭策修訂《學位授與法》,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進修模式,鬆綁大學系所分際。(photo by 教育部供給)

「將來碩、博士要卒業也紛歧定要發表畢業論文,可用其他成就證明替換翻譯」姚樹德舉例,活動範疇的碩、博士生可用奧運金牌等成績代替發表論文;機械範疇的碩士生也不見得要寫論文,假如設計出一台很不錯的機器人,經由專家認可後,即可獲得學位;除此以外,也將鬆綁學生可跨級、跨校修課,「例如碩士生能到大學部輔系,乃至到其他黉舍雙主修等。」

潘文忠提出,過去因太強調測驗而限縮學生學習,盼能回歸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不僅12年國教已下降必修、增添選修,課程設計更有彈性,高檔教育也有重大變化,如考招新制特殊強調學生學習歷程,而日前經由過程一讀的《實驗教育》三法,也將讓實驗教育延伸到專科或大學。」

繼《實驗教育》三法、考招新制等教育律例鬆綁後,潘文忠在記者會上宣布,將鞭策修訂《學位授與法》,今朝已送到行政院審議,並將爭奪列為立法院下會期的優先法案,「將來學生從某個系入學,經由大學多元修課後,可能從不同系所或院畢業,潘文忠說,「進展教育培育的學生不是等值文憑,重點在於學生將來成長的環節能力。」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高等教育又有重大厘革!教育部27日進行年關記者會,部長潘文忠宣布來歲度將鞭策修訂《學位授與法》,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進修模式,鬆綁大學系所分際翻譯「將來大學生畢業可能有『系進院出』、『院進院出』或『院進系出』不同管道;碩、博士生不一定得發表論文才能卒業,可以成績證實替換」,潘文忠默示,將爭奪列為立法院下會期的優先法案,「進展教育培育種植提拔的不是等值的文憑,而是學生後續發展所需的關鍵能力翻譯

《學位授與法》將納入「學院實體化」概念,將來大學招生和授與學位劃定規矩都將鬆綁。教育部次長姚立德進一步說明,以往大學各系所分際明顯,為了讓學生有多元進修機遇,黉舍招生時紛歧定要以「系」招生,可以「院」招生,學生可透過跨範疇課程依興趣彈性修課,「大學生畢業時可能會有『系進院出』、『院進院出』或『院進系出』分歧管道,並依修習領域授予學生學位。」



本文出自: https://tw.news.yahoo.com/%E8%90%BD%E5%AF%A6%E5%AD%B8%E7%94%9F%E4%B8%BB%E9%AB%94-%E6%95%99%E9%83%A8-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trinx02qw6 的頭像
    katrinx02qw6

    katrinx02qw6@outlook.com

    katrinx02qw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