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14】 Manuscript Sent to Production:排版中
(2) Accept with minor revision (只需小改,被接管的機遇大)
(3) Accept with major revision (需要大改,被接管的機遇小)
學術期刊投稿頒發的【流程】:作者<=>主編<=>審稿人
【我要等多久】,下一階段(審稿)的時代,有一定所需的期間翻譯凡是是2個月(快)或4個月(一般)到6個月(可接管的慢)。狀況若卡在with editor跨越6個月以上,而
另外,就是編纂直接接管啦!(別做夢了,是有可能但或許從沒産生過!!)
(1) Accept as written (不必任何修訂,這類環境很少,不太可能)
【法式12】Uncorrected proof:期待作者校訂稿件
想固然,熱門、範圍大的期刊,必需精緻地分工;而範圍小者,流程上就會整併、簡化,經手人較少,顯示的狀況和控制也相對少。這傍邊會有諸多因期刊範圍、慣例、線上系統分歧而存在的差別。另外,線上系統顯示的進度,也有可能與現實進度是分歧步的。
學術期刊投稿、發表的【完全流程】
>>先說(2)Reviewers 的回覆效力翻譯遍及的可接管是2-4個月,有更短(幸運);更長的話,6個月是合理的上限。(PS:超過半年,無妨扣問一下進度。不外,通常出版社答複說:幫
【法式5】 Under Reviewing 審稿中
【major revision】通常要求大修改後重投。則是從頭來過,新的reviewers,一切從頭來過,等於是從新投稿了,進入【法式9】。若是文章大致是水準以上(或是和編纂有熟悉,或是邀稿的),只是單一或少數的concerned issue,編審等候有很好的response,那就有機遇改好,然後被接管。
出書流程中,重點在勘誤、文章(字型、粗、斜體)、附圖(解析度、檔案花樣)、表格的規格,都是排版的要求。歸正都照出書社唆使處置就是。
審稿的時候平日會要求在2個月內,或更短4-6周翻譯也有多是一個漫長的期待(甚至以年為較量爭論單位,但前文有提到,不應如斯)。期待的時候長短,還是以主編的立場和效力而定,畢竟審稿人的進度也是由主編(許多主編有助理負責處置懲罰事務性的工作)來控管的翻譯
【法式2】 Manuscript received 或 Manuscript processed:上傳的手稿進入審稿處/理流程。
若期刊論文預設審稿人3名;當系統狀態變更為Reviewer(s) invited時,有可能只是才發出約請,還要等reviewers答複是不是能審稿。也有可能只有部門受邀者回覆接管審稿約請,或已找到2名,還在邀集第3位...等等,總之還沒找齊翻譯不外先找到也紛歧定先審完。這裡不會等好久(幾天到幾周),別憂郁!
---------- 出書流程 ---------------------
我認為「等待的時候」首要取決於流程中,(1)主編的管理,(2)Reviewers 的答複效力,和跨界的等待:在(1)與(2)之間轉換。
其他相幹術語:
running head:頒發文章裡顯示在你的頁碼上,通常偶數頁顯示RUNNING HEAD,奇數頁顯示論文的作者翻譯
有人(不是傳聞,本人見證)在with editor卡了一年半後,扣問進度得到出書社以下的答複
3.1. 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責任編纂,當狀況釀成 Editor assigned就是手稿(透過線上系統)已指派給某編輯委員,正等待編纂委員確認翻譯
3.2. Editor Invited:某編纂已確認接辦處置懲罰。
接著編纂會開始邀請合適的審稿人(Reviewers)。所花消時候長度的變數許多;編纂忙不忙、你的論文主題偏僻或太偏與否、受邀Reviewer(s)回復的速度都邑影響時程。若受約請之審稿人沒法應邀,編纂得從頭邀請新的審稿人。這進程也是來往返回,時代犬牙交錯翻譯不外(個人認為)首要仍是以編纂的立場(責任感)和效力為要害因素。因為:既然編纂和審稿人都很忙忙忙!那很快回復和進入下一流程的,就是那些負責的吧!
(4) Rejected/Declined (謝絕登載,BYE ! 感謝再聯系!)。
【註:本文的論述基於工程及辦理範疇的期刊揭橥經驗為主】
【法式4】 Screening:編纂接辦後平常會速覽(screening),首要是直接剔除不得當的手稿(包孕顯明爛及與不符期刊的範疇方向的)。Screen進程成效有兩種可能的狀態顯示:
graphical abstract:圖文摘要,能突顯論文重點的圖,附扼要申明。
【程序9】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這段的成長如上述翻譯多半線上系統不處裡這段,由主編或辦公室email來回翻譯
【法式7】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 (Decision in Process):評估審稿人的定見,構成主編要給你的conclusion、決意。平日有:
camera-ready paper:可以付印的正式稿件
>>(1)主編的治理。主編首要是負責Decision making,且大都(稍具範圍的期刊)主編有助理協助。若在holding主編手中很久,猜想主要有這幾種可能:較偏僻艱深的範疇,無法指派適當的編纂委員或審稿人(reasonable的緣由)。另外,應該主編個人因素(unpredictable的)了:出差、度假、繁忙、遺忘、病號、小我觀感(不想處置懲罰某類發表)...等等翻譯
4.1. 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法式15】 In production:期待出書
【審稿要點】,審稿要點參考:IEEE TKDE主編對審稿的期許,Ethics of the SIGMOD’07 Review Process主編對審稿的期許
投稿揭橥的進程少不了連續串漫長的期待翻譯看成者將論文上傳投稿了今後,接下來就是連續串的等待。往後到結案的過程中,有諸多影響每一個法式都之時程快慢的身分。讓投稿人最最忐忑和關心的問題就是:天成翻譯公司還「要等多久」?
接著又良久沒下文。終於決議撤消投稿,前後1年8個月,最後只收到一句:
【法式6】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審稿人的意見已上傳。審稿結束,守候主編conclusion、決意 。
>>關於:跨界在(1)(2)之間轉換的狀況更為複雜。一般reviewers'答複評選分為4級:A接管、B小修、C大修(重投)、D拒絕。
主編通常先發2名reviewers審稿。不斟酌A級答複産生的狀態(沒遇過,公道猜想:只適用於邀稿或大咖)。以收到2個B級答複的狀態來講:2B的處置懲罰就是:revised再審。處理好逐點回覆,和點竄後的手稿,確認有針對問題處置懲罰(勿多施展),然後答複給主編翻譯response得好,很快(經由一般email來回公道的時間,一二個星期吧),被接管機會頗大。若收到答複是1C1D或2D,直接就decline 或reject。至於,1B1C,有較多可能的處置懲罰翻譯主編會按照1B1C的論點和強弱決議,假如主編有足夠根據也可能自己做出決定。加上主編自己觀感後給決議是:B、C,乃至D都有可能。或主編另外追求第3名reviewer來審稿;這類狀態等於又啟動一次reviewer inviting和reviewing,就需要再加上一倍的守候時候。期刊審稿大都以找3名reviewers審稿為老例。而為求實務上的效率,有些彈性和應變。所以就先以2名來審第一輪,需要時再找3位審稿;也有些期刊的會直接找3名同時審稿。
就是編纂沒找審稿人,本身就決意了。一般來講都是被拒(declined),首要不過是:
【法式3】With editor :上傳的手稿今朝在主編那裡,等待主編分配給次範疇的責任編纂(較有範圍、領域寬闊的的期刊,會遵照特長領域辨別編輯委員),或(該論文領域就是主編的特長領域)直接分撥給審稿的學者。主編可能也會screening一下(如【法式4】),直接謝絕明顯太差、不符合預期的手稿翻譯平日此階段會有二種狀態:
【程序8】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這個時刻可略微慶賀一下!有要求點竄就有可能,每每許可你在指定的短時間間內(2周-1個月或指定日期前),做Response或將大點竄後的Revised的手稿回傳翻譯
Respond後,若是【minor revision】的Response由原reviewers看過(也有多是主輯本身看),合意就Accept翻譯或給新的定見,再改,再回應,再審,有時來來回回幾次是有可能的(表示有被登載的potential),要穩重處置reviewer(s)的每個意見翻譯這篇論文有一定水平的價值和可看性,reviewer(s)才願意花時候和心力和你會商的翻譯必然要穩重處置,不要讓reviewer(s)失望。處置好就將近被Accepted了。固然也有改了3(或更多)次後被謝絕的,應當是焦點的issues一向沒處理好。
I would like to let you know that your manuscript has been withdrawn as per your request.
【法式1】Manuscript Submitted:論文完成提交後,系統主動顯示的狀況。完成上傳時,系統會指派一個manuscript number給
Dear xxx翻譯社
I have contacted the editor in this regard and wi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I receive a response. ...
Szzzzzer
Journals Editorial Office(JEO)
【法式10】Accepted 。恭喜! 接著流程分開和主編、審稿人,轉到出書社,只要依出書社唆使逐一完成出版功課就是了(以下)。
Peer review process flowchart (同儕審稿的流程)
說完概念和大致流程。接下來,收拾整頓出學術期刊投稿頒發中,各種可能經歷的法式及和狀態翻譯
【我要等多久】It's up to you. 假如6個月都沒消息,就該想一想這個問題了。
4.2. Reviewer(s) invited 審稿人已約請。
【法式13】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論文印刷中,且該稿件已作者校訂
【法式11】 Transfer copyright form:簽版權和談
【注重】下述的法式主要合用凡是學術投稿/審稿的流程。但是,出書社和期刊眾多,其流程、系統殊異,並不是所有的法式或狀況都一致。只不外根基上的流程老是大同小異翻譯簡言之,就是:作者<=>主編<=>審稿人,這3者間的往返、守候翻譯
這裡有一些資料,可做為投稿的參考,除可以了解其他學者會若何來對待你的論文外,究竟結果每位投稿人也都可能成為下一名的審稿人翻譯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blog.xuite.net/metafun/life/66824079-%E5%AD%B8%E8%A1%93%E6%9C%9F%E5%88%8A%E6%8A%95%E7%A8%BF%E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